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策解读 > 正文

政协石景山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

政策解读 | 2016-12-24 14:32:12 来源:石景山区人民政府网站

  近日,政协北京市石景山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葛剑平,中共石景山区委书记牛青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夏林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岳德顺,区政协主席吴克瑞,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李文起,区委副书记文献,区委常委田利跃、杨立宪、郭鹏、富大鹏、晋秋红、肖平、姚茂文,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石玉贵,副主任李艳、刘亚泉、高洪雁,区政府副区长亢军、陈婷婷、左小兵出席会议。


  (政协主席吴克瑞作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开幕式由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刘国庆主持。区九届政协副主席司尚国、刘建国、赵继新、高杰、于秀云,秘书长刘福利及全体政协常委在主席台就座。169名政协委员参加了会议。

  吴克瑞作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报告指出,九届政协工作的五年,是我区转型发展取得重大成绩、实现历史性转折的五年,也是我区政协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的五年。五年来,区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共石景山区委的领导下,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充分发挥了政协组织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主力军、主渠道作用,为推动全区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坚持加强学习、凝聚共识,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更加巩固。五年来,九届政协坚持把理论学习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通过组织委员集中培训、专题研讨、发放学习资料等多种学习形式,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特别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结合当前国内、全市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深刻学习领会中共石景山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及区委历次全会精神,做到与区委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二是坚持围绕中心、致力发展,服务大局成效更为显著。五年来,九届政协始终坚持围绕全区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认真履行政协职能,在致力全区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积极促进“八个高端体系”建设。紧紧围绕我区“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战略,紧扣构建“八个高端体系”建设,组织委员和专家学者成立多个调研组,率先破题,集中攻关。最终形成了《区政协关于推进“八个高端体系”建设的联合调研报告》和政协常委会建议案,提出了八个方面共计40条意见建议,有些建议被纳入“十三五”规划。联合调研报告被评为年度石景山区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

  着力服务全区经济发展。五年来,组织政协常委会、主席会议成员先后视察了西北热电中心、京西商务中心等重点建设项目;调研了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提出23项具体建议;邀请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家面对面沟通交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动员和组织委员开展“我为‘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提出建议24条;发挥委员信息渠道多、联系广泛优势,五年来共引进企业187家,注册资金超过184亿元。

  主动开展重点课题调研。五年来,先后以“推进石景山文化发展与繁荣”、“促进我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促进我区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我区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我区民生家园建设”为主题,召开5次专题研讨会,收集研讨论文144篇,常委、委员发言60余人次。促成市政府专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石景山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发展的意见》,为我区转型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三是坚持关注民生、促进和谐,为民履职工作深入推进。五年来,区政协坚持履职为民的工作理念,倾听民声民意,关注热点难点,积极建言献策,着力促进民生家园建设。

  积极建言,多谋民生之利。重点围绕医疗、养老、教育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组织委员深入一线实地调研,与教育、卫生、民政等职能部门座谈交流,从体制机制、资金投入、队伍建设等多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五年来,共形成“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促进我区养老事业发展”等调研报告70余件;组织委员视察社区环境整治、信访代理制等活动30余次。引导委员利用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及时反映群众诉求,五年来,编发报送社情民意信息539期,市、区领导批示301期次,助力解决民生问题近百件。区政协被评为北京市政协系统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先进单位。

  提好提案,多解民生之忧。围绕设立社区心理咨询站、小区道路改造等问题提出重点提案,五年来,共征集提案986件,经审查立案926件,经区委、区政府76个承办单位办理,办结率100%,委员满意率97%。五年来共开展主席、副主席、秘书长重点提案督办协商40次、提案集中督办协商28次、提案追踪督办协商5次、提案专题督办协商12次、专委会提案督办协商14次,切实加大了协商力度,提高了提案办理协商实效。《关于建立石景山区金融综合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议》等100件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提案在不同领域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发挥优势,多行民生之举。五年来,组织委员开展送服务进社区活动,开展“帮助困难群众、资助贫困学生、捐助公益事业”等活动30多次,协助解决了滨和园社区便民配套设施等民生问题200余件;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00余人,培训外来务工人员1600人次。2013年“7.21”灾后重建期间,委员们通过多种途径向灾区捐款70余万元,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四是坚持平等协商、主动协商,协商民主实践更趋活跃。五年来,区政协始终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职全过程,积极推进协商民主探索实践。

  建立了协商议题选题机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研究商定年度协商议题,2015、2016连续两年制定政协年度协商计划报区委,并扎实加以推进,增强了政协协商的计划性、公开性。

  完善了政协协商制度规范。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协助区委起草了《中共石景山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参与筹备召开了区委第四次政协工作会议。会议通过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协商内容,规范了协商形式,为区政协推进协商民主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形成了政协多层协商格局。充分利用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委会议等多种形式,为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搭建协商平台,主动将协商融入到各项履职中,共组织全会大会发言、常委会专题议政、专委会对口协商以及召开提案办理工作协商会等各类协商活动160余次。

  协商质量与成效更加显著。着力完善协商活动组织,促进协商成果转化,推动重点协商工作落实和问题解决。促成古城公园、八角雕塑公园“拆墙透绿”及景观改造工程的全面实施,方便了周边群众,人民网、北京青年报等10余家媒体对此作了报道。围绕《关于成立未成年人案件预审专门办案机构的建议》的提案,与区公安部门多次沟通协商,就成立未成年人案件预审室达成一致意见。区政协还围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社区环境建设等民生项目主动协商,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

  五是坚持联系实际、探索创新,政协工作活力不断增强。五年来,区政协坚持强化创新意识,深化创新实践,在创新发展上不断探索,政协工作活力显著增强。

  创新了民主监督形式。起草通过了《关于加强对区属党政部门履职情况开展民主监督与评议工作办法》,成立了六个监督评议小组,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视察等方式,连续两年对部分区属党政部门履职情况进行监督与评议,形成了区政协民主监督与评议综合报告报区委。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综合报告,对监督评议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积极推进评议工作的成果转化,《人民政协报》进行了专题报道,提升了我区民主监督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搭建了委员履职平台。开展“我是委员我承诺,我为发展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探索建立了委员“三级联系”制度,在各街道建立“委员之家”,在各社区建立“委员工作室”,在部分委办局建立委员联系点,畅通联系渠道,助力党委政府为群众排忧解难。

  切实发挥了界别作用。调整组合了全区29个界别,组成13个界别活动小组,并把界别工作纳入专委会全年计划作出安排。把政协界别汇集民意的优势与反映社情民意的履职方式结合起来,五年来,共开展界别调研视察协商等活动61次,提交界别提案29件,特别是2013年在北京各区县率先实现界别提案零的突破,受到了市政协相关部门的好评。

  六是坚持增进共识、凝心聚力,团结民主氛围日益浓厚。五年来,区政协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扎实做好团结各界、凝聚人心的工作,充分发挥巩固统一战线、促进社会和谐的主力军作用。

  积极促进合作共事。自觉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平等沟通,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建议,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全区大政方针及重要问题的协商讨论;认真做好党派团体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征集、报送、反馈工作,五年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参政议政,提交各类会议发言151篇,反映社情民意396篇,提交民主党派提案78件,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广泛开展团结联谊工作。坚持每年定期走访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看望慰问各界委员,五年来共走访委员400余人次。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石景山专辑》发行赠书仪式。配合西山八大处文化节开展活动,组织委员和机关干部参加北京卢沟桥醒狮越野跑,增强各界人士的联谊与沟通。

  加强对外工作交流与合作。承办了市政协第四次区县(西区)提案工作经验交流会,与丰台等区政协联合调研市城乡结合部产业转型升级及人口调控问题,圆满完成市政协交待的多项视察和调研任务。积极开展与外地政协的交流与合作。

  七是坚持健全机制、夯实基础,政协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五年来,区政协坚持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政协工作水平。

  着力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委员定期培训制度,坚持专题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委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研究制定了《政协委员履职量化综合评价办法》、《政协委员履职考核细则》,做好检查、督促和评价工作。五年来,九届政协共组织时事形势和市情、区情报告会30余场,多次举办调研、提案、社情民意等学习讲座活动,提高了委员政策理论水平,同时也丰富了委员知识,拓宽了委员视野。

  着力增强专委会基础职能作用。各专委会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注重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积极开展调研视察、提案督办和民主监督与评议等工作。五年来,共提交专委会提案23件,提交调研报告50余件。新增设了政协专委会六室机构,编辑出版了《石景山地名掌故》、《北京西山八大处古韵》、《舒乙与石景山》等文史资料。

  着力提高政协机关服务保障能力。以加强政协机关党建工作为统领,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推进机关各项建设。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政协微信平台和政协网站,拓宽委员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和舞台。加强信息宣传工作,五年来,编发政协信息200期,在《人民政协报》和市区媒体宣传报道760篇次,营造了良好的履职氛围。

  过去的五年,九届政协认真履职,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为新一届政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吴克瑞代表九届政协对新一届政协提出六点希望。

  一是深入学习研究,在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有新进步。建议新一届政协结合换届后新委员较多的特点,认真抓好学习、培训,为更好履行职能奠定基础。二是服务全区大局,在助推高端绿色发展上有新作为。建议新一届政协继续坚持“一线”的理念,以全面推动我区高端绿色发展为重点,紧紧围绕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工作建言献策。三是持续关注民生,在促进社会和谐上有新突破。建议新一届政协坚持以人为本,密切关注民生民情。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切实发挥政协沟通桥梁作用。四是把握工作主题,在凝心聚力、增进团结上有新成果。建议新一届政协积极搭建履职平台,在政治上真诚合作,努力营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民主氛围。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五是坚持务实创新,在增强政协工作活力上有新进展。建议新一届政协积极探索政协工作的新形式,推动政协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完善监督与评议的办法和程序,推进评议工作的成果转化。六是加强自身建设,在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上有新提高。建议新一届政协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政协党组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刘建国作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提案工作报告。报告对九届政协五年提案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九届政协围绕高端绿色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治理,民族宗教和法制建设,教育、文化、卫生等民生建设充分建言献策。共提交提案986件,立案926件,其中,委员提案793件,民主党派提案78件,团体提案3件,界别提案29件,专委会提案23件。五年来共评选表彰了100件优秀提案。现立案的926件提案经区委、区政府76个承办单位办理,办结率100%,委员满意率97%。提案对促进我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报告对十届政协提案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要围绕中心工作,进一步提升提案服务大局水平;二要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提案质量;三要坚持多措并举,进一步提高办理协商力度;夯实工作基础,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驻区市政协委员,区政协特约文史委员,区委、区政府各委办局的负责同志应邀列席了会议。